一、预处理
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首要步骤,其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、油脂和其他易于分离的污染物。具体方法包括:
- 格栅与筛网:通过物理拦截的方式去除大颗粒悬浮物。
- 调节池:调节废水的水量和水质,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条件。
- 油脂分离:去除油脂和类脂物质,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单元造成堵塞或影响处理效果。
二、一级处理
一级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物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。主要方法包括:
- 沉淀: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下来,去除部分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。
- 混凝与沉淀:投加混凝剂使胶体物聚集成大颗粒后沉淀下来,进一步提高去除效率。
- 气浮:利用气泡粘附作用将悬浮物和油脂带至水面去除,适用于去除密度较小的悬浮物。
三、二级处理
二级处理主要通过生物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,使废水得到进一步净化。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:
- 活性污泥法: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,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以增殖。
- 生物膜法: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去除有机污染物,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通过吸附、降解等方式去除有机物。
- 厌氧生物处理: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,同时产生沼气等副产品。
四、深度处理
深度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、氮、磷等污染物,提高出水水质。常用的方法包括:
- 过滤:通过过滤介质(如砂滤、活性炭等)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。
- 吸附:利用吸附剂(如活性炭、沸石等)去除色度、异味和难降解有机物。
- 离子交换: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重金属离子、放射性物质等。
- 膜分离: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分离溶解性物质与水,包括超滤、纳滤、反渗透等。
五、消毒
消毒是污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步,其目的是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,防止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。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:
- 物理法:如加热、紫外线照射等。
- 化学法:如加氯、二氧化氯等。
六、水体回用或排放
处理后的水可以选择回用或安全排放。回用是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、工业生产和城市景观等方面,以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。而安全排放是将处理后的水体按照相关标准排放到环境中,以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