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污水出水总氮超标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:
原因
1、污泥负荷与污泥龄:
由于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,只有良好的硝化,才能获得高效而稳定的反硝化。脱氮系统若未采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,或未采用高污泥龄,可能导致总氮超标。
2、内、外回流比:
生物反硝化系统外回流比较单纯生物硝化系统要小,内回流比一般控制在300~500%之间。若回流比设置不当,可能影响脱氮效果。
3、反硝化速率:
反硝化速率与温度等因素有关,若温度调控不当,如低于15℃时,反硝化速率将明显降低,影响脱氮效果。
4、缺氧区溶解氧(DO):
对反硝化来说,希望DO尽量低,最好是零。但实际运营中,要把缺氧区的DO控制在0.5mg/L以下较困难,导致反硝化过程受影响。
5、BOD5/TKN(生化需氧量与总凯氏氮之比):
反硝化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,若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中有机物不足,将影响反硝化效果。
6、pH值:
虽然反硝化细菌对pH变化不如硝化细菌敏感,但在pH 6.5~8.0的范围内,反硝化效果最佳。若pH值偏离此范围,可能影响脱氮效果。
解决办法
1、调整污泥负荷与污泥龄:
根据实际情况,调整污泥负荷至低负荷或超低负荷,并适当延长污泥龄。
2、优化内、外回流比:
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,合理调整内、外回流比,确保脱氮效果。
3、控制缺氧区溶解氧:
通过调整曝气量、搅拌强度等措施,尽量降低缺氧区的DO,以提高反硝化效果。
4、增加碳源:
当进水BOD5/TKN较低时,可投加碳源(如甲醇、乙酸等),以满足反硝化细菌对碳源的需求。
5、调整pH值:
监测并调整进水pH值,使其保持在6.5~8.0的范围内,以提高反硝化效果。
6、其他措施:
采用生物强化技术,投加高效脱氮菌剂,提高脱氮效率。
改进污水处理工艺,如采用A/O、A²/O等工艺,提高脱氮效果。
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,确保各项参数在合理范围内运行。